创建中国好品牌 做强中国好机床
2017年5月10日,是我国一个“中国品牌日”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,国民收入快速增长,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“中国品牌日”的设立,旨在让中国打造出更多的自主品牌和民族品牌,从而提升中国品牌的市场竞争力,发展壮大“品牌经济”。
前几年,随着我国*、航空、高铁、汽车和模具等重要装备制造业的飞速发展,制造业对机床的需求大幅增长。在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带动下,中国设备工具购置投资增长率持续维持在20%左右的水平。如今,机床企业面对需求总量减少、需求结构提升的市场新特征,需要做强机床品质,做好机床品牌,才能在更新换代快速的市场环境中存活。另一方面,对于中国制造企业来说,让“中国制造”走向世界是所有制造业人士为之奋斗的目标。打造一个在世界上叫得响的机床品牌,也是所有中国机床企业的梦想。
要想打造一个在世界上叫得响的机床品牌,首先要做的,加工中心机,就是提高机床制造的水平。近年来,我国的数控机床无论从产品种类、技术水平,还是从质量和产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,然而核心技术严重缺乏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各大企业。没有好的技术就没有好的产品,没有好的产品就打造不了好的品牌。为了提升国产机床的竞争力,各大机床企业纷纷“撸起袖子”奋发图强,潜心研发,使得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高端机床产品。从沈阳机床的i5智能机床、华中数控的华中8型数控系统以及刚刚得到突破的国产滚动功能部件中,笔者看到了国内数控机床企业的不断进步。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想要振兴中国制造业,必先要做强作为工业母机的机床产品。笔者认为,仅仅提升机床的制造技术水平还不能全部提升机床品质,机床企业不仅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,更需要传承工匠文化,弘扬工匠精神。企业需要对自己制造的产品负责,秉承匠人精神制造出的产品彰显着企业的态度,优质的产品让企业的品牌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。
世界上许多具备了“工匠精神”的企业往往是行业里的品牌,比如瑞士的手表制造行业。大家谈到手表,首先想起的是瑞士,深圳宝玛数控设备加工中心机,之后脑海中浮现的是百达翡丽、江诗丹顿和劳力士等瑞士名表品牌。瑞士产手表代表着过硬的质量和优良的品质,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“工匠精神”使得企业生产更加精益求精,而这也是打造一个能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的“中国品牌”的基础条件之一。**企业家、教育家聂圣哲曾呼吁:“‘中国制造’是世界给予中国的较好礼物,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,决不能轻易丢失。‘中国制造’熟能生巧了,就可以过渡到‘中国精造’。‘中国精造’稳定了,不怕没有‘中国创造’。”由此可见,让员工学习工匠文化,传扬“工匠精神”是每个企业都需要重视的事情。
都说“鱼与熊掌不可兼得”,中国机床想要在众多的世界制造强国之中崛起,机床企业就必须在加强工匠培养的同时努力提升制造技术。只有上述两者兼得,深圳市鸿威盛精密科技加工中心机,才能使国产机床产品走出**并树立中国品牌。 中国机床企业的发展任务重而道远,技术提升和品牌建设刻不容缓。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,机床企业要坚守本心,把企业做大做强,积极创建“中国好品牌”,为中国通往“制造强国”之路添砖加瓦!
分享:未来15年内 中国仍将保持**大机器人市场
曲道奎介绍,当前全世界范围内,都十分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。美国近几年一直在提及制造业的回归,其核心支撑就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。而中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可以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。
中国机器人产业近来发展势头迅猛。2013年,中国成为**很大的机器人市场,近几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在30%以上。在日前由中国电子学会举办的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上,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曲道奎向记者表示,未来10到15年间,中国仍将保持**很大的机器人市场的地位。
但未来无论是“中国制造2025”还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,关键要注重培育标志性的机器人**企业,“因为这是机器人、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的核心力量”。
曲道奎介绍,当前全世界范围内, 深圳市斯莱特精机加工中心机,都十分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。美国近几年一直在提及制造业的回归,其核心支撑就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。“2012年美国就开始提出整个制造业的回归,数字化技术、机器人技术是主要支撑技术。到2013年美国又提出新的机器人发展路线图,即从互联网到机器人。”他说。德国的工业4.0核心思想也是互联网、物联网、机器人、大数据等相互支撑,形成了一种新制造手段,重新**整个制造业的发展。
“可以说现在机器人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,并带来制造业的变革,同时机器人也在改变其他领域的变革,包括健康、*等领域,今天的新一代机器人几乎遍布人类的各个领域。”曲道奎说。
近年来,中国国产机器人也在迅速发展。 从市场份额占有率来看,中国本土机器人所占的市场份额从前几年的10%左右上升到2015年的25%,增速在**范围内位列**。按照中国机器人“十三五”的战略和规划,到2020年这一比率有望达到50%。 中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可以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。”曲道奎说,虽然本土市场潜力巨大,但国内机器人产业也存在无序、低水平的恶性竞争等问题。要想在未来的世界机器人市场立足,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应更加注重原创性技术的研发,“机器人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,技术创新、技术驱动永远是在机器人行业发展壮大的主要路径”。
对于机器人产业未来的发展,曲道奎建议,要推进工业机器人向中高端迈进,未来工业机器人在编程方面也要完全实现自主的模型,要在人机协作和移动机器人等新型机器人方面发力。同时,要促进服务类机器人向更广领域发展,争取在消防、救援、守护、医院、公共服务及护理方面取得突破。
传统机器人更强调机器和自动化,曲道奎认为,当前**机器人发展正处在转折点上,机器人发展更强调“人”的特性,即感知、数据、云这些技术。在这些技术上,国内和海外的起点很接近。
“尽管国外的经验以及优势在新一轮的发展中依旧存在,但不会像之前那样悬殊。这就形成了很好的机遇窗口,加之庞大市场的支撑,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前景更加可期。”曲道奎说。